三、消費經濟學會青年學者論壇分論壇
青年學者論壇分為數字經濟與消費、區域經濟發展與消費、金融與消費、農業經濟與消費四個平行論壇。
分論壇1:數字經濟與消費
主持人:康健,《财經研究》編輯部主任
點評人:湛泳,《消費經濟》編輯部主任
楊棟旭,伟德官网地址多少副教授
張鑫洋:新型數字基礎設施與商貿流通效率:理論與經驗證據
張鑫洋首先結合論題從新型數字基礎設施的經濟效應、商貿流通效率的影響因素的研究、邊際貢獻三方面進行了文獻回顧。其次,她以影響機制分析、異質性分析為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說,并構造了經濟模型,結果表明:
第一,新型數字基礎設施能夠顯著提高商貿流通效率。
第二,穩健性檢驗的結果表明,本文分别采用替換核心變量、删除幹擾樣本與内生性處理的方法進行穩健性檢驗,研究結果也支持本文結論。
第三,機制性檢驗的結果表明,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可以通過促進成本節約、優化資源配置與推動技術創新三個作用路徑顯著提高商貿流通效率。
第四,異質性檢驗的結果表明,新型數字基礎設施能夠對商貿流通效率的促進作用會因為地理區位、傳統交通基礎設施發達程度以及政府關注度不同而呈現差異。
最後,她根據上述研究結論,她就提升新型數字基礎設施與商貿流通效率提出了三點建議:
首先,加大對新型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升級。政府應該充分認識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對商貿流通效率的提升作用,通過優化資源配置,使新型數字基礎設施能夠充分且高效地為商貿流通業提供技術支持。
其次,應該加強區域協調發展。考慮到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在中西部地區、傳統基礎設施欠發達地區以及政府關注度低的地區對商貿流通效率的促進作用還有待提升,這預示着應該實行差異化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措施,減少數字鴻溝,使新型數字基礎設施能夠有效地縮減地區發展不平衡。
最後,要推動商貿流通企業數字化轉型。政府應該出台一系列的相應措施,如減稅免稅、貸款優惠及資金補貼等,鼓勵商貿流通企業加大數字化投入,利用新型數字基礎設施提升企業的運營效率。
張炳濤:數字化發展與企業全要素生産率:企業生命周期的視角
張炳濤首先指出,在第四次工業革命背景下,并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标綱要》的文件精神,研究企業數字化發展對推進數實融合、提升全要素生産率具有重要意義。随後,他回顧了相關領域的研究發現,互聯網對三個層面的制造業生産率均有顯著提升,且對行業整體生産率的影響大于城市整體生産率的影響。
其次,他以數字化發展與企業全要素生産率、數字化發展與企業融資約束、數字化發展和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為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并構建了經濟模型,結果表明數字化發展對成長期企業、成熟期企業和衰退期企業全要素生産率影響的各有不同。
對于成長期企業,數字技術的引入可以提高其信息披露質量,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外部融資渠道,從而有效彌補企業因處于新生階段在資源和能力上的不足,助力企業加速發展。同時,數字化發展也有助于其組織結構的優化,提高經營管理效率,從而促進企業生産率的提升。而且融資問題在成長期企業發展中占據更突出的位置,因此融資約束在成長期企業數字化發展對全要素生産率影響中呈現的中介效應更顯著。
成熟期企業盈利能力更強,資本積累更加雄厚,對外界風險的抵抗能力也更強,而且為了鞏固自己的市場地位,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成熟期企業對數字化發展有更強的創新探索能力和意願,同時,成熟期企業強勁的資源整合能力也更有利于數字化成果的轉化。因此,數字化發展在成熟期企業中呈現的效果最佳。此外,進入成熟期後,企業擁有較好的融資條件和融資能力,融資問題已不再占據突出地位,但是規模和業務的不斷擴張給企業的組織結構和經營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相比于融資約束,在成熟期企業數字化發展促進其全要素生産率提升中,經營管理水平的中介機制作用更大。
衰退期企業,雖然數字化發展為企業提供了東山再起的機會,但是由于衰退期企業經營狀況開始惡化,流動資金萎縮,其發展數字化也将承擔更大的風險,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同時,考慮到企業的資源條件,管理層在制定發展策略時往往趨于保守,缺乏推進數字化的動力。因此,衰退期企業數字化發展的效果往往不太顯著。
最後,他從企業和政府層面就融入數字化提出了兩點建議:企業層面,企業應意識到數字經濟對企業發展的重大意義,積極融入數字化發展的浪潮。企業應加快數字化基礎設施的建設,依托人工智能、大數據和雲計算等數字技術,拉近與用戶之間的距離,以用戶價值為導向,革新傳統的生産經營模式,滿足用戶的多元化需求,實現動态化、定制化和柔性生産;企業應加強信息化建設,借助信息集成技術打通“信息孤島”,提高企業内部的信息透明度,減少代理問題,提高管理效率,同時積極披露生産經營相關信息,緩解市場的信息不對稱,從而提高信貸資源的配置效率;企業應重視算力基礎設施的建設,提高數據挖掘效率,利用數據挖掘信息,主動預測市場變化,規避潛在風險,提高決策水平;成熟期企業往往處于産業鍊的核心地位,更要努力抓住數字化時代的發展機遇,憑借自身的資源優勢和市場優勢率先完成數字化轉型,進而帶動整個産業鍊企業的數字化發展。
政府層面,政府應采取相關政策措施,為企業數字化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我國政府應持續推進“數字中國”發展戰略,加大對數字化關鍵技術設施的研發與投資力度,進一步完善5G、移動物聯網、大數據平台等新一代數字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全國性數字化轉型協同創新平台的構建;政府應重視數字金融發展,推進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數字化發展,用新興金融技術優化審貸流程,合理配置信貸資源,緩解實體企業融資約束,同時也應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監管,杜絕信貸市場上的規模歧視和所有制歧視行為,降低企業獲取金融服務的門檻;政府應充分利用數字化時代的信息獲取優勢,設立可以有效識别企業經營狀況的監管機制,對企業實施差異化的财政補貼和稅收激勵政策,适當地向衰退期企業傾斜,幫助其擺脫“不敢轉”的困境,以數字化發展為跳闆而重獲新生。
顧世玲:場景驅動後發企業新市場颠覆路徑研究——以Keep為例
顧世玲以KEEP作為案例,深入探讨了場景驅動後發企業新市場颠覆路徑,她發現,場景化創新是驅動後發企業實現新市場颠覆的内在動力。在新市場颠覆過程中後發企業通過依次構建消費入口場景、消費疊代場景和全場景生态,與用戶進行場景價值共創,滿足不同場景中用戶的多元化需求,進而實現從新市場向主流市場的蠶食。再此過程中,後發企業的主導邏輯從産品主導邏輯向服務主導邏輯再到服務生态系統的不斷演進。盡管如此,她強調,不同類型的後發企業其價值主張、價值創造的特征以及商業模式的演化路徑可能存在諸多不同。颠覆式創新路徑是否适合其他類型的後發平台企業仍有待進一步檢驗。
高海龍:虛拟代言人有用嗎?綠色廣告中虛拟代言人傳遞的信息對綠色購買意願的影響
高海龍首先指出虛拟代言人克服了傳統名人代言的誤導性、道德性等缺陷,具備低成本、低風險和高定制化,感知新穎性等優勢。其次,他通過構建經濟模型,得出兩點結論:第一,自我建構類型(獨立型VS.依存型)與虛拟代言人傳遞的信息(利己VS.利他)的交互效應影響了消費者的綠色購買意願。當啟動消費者的獨立自我時,虛拟代言人傳遞的利己信息更能激發消費者綠色購買意願 ;而操縱消費者的依存自我占主導時,虛拟代言人傳遞的利他信息更能激發其綠色購買意願。
第一,模型驗證了自我關注與環境關切的中介效應,對于虛拟代言人傳遞的利己信息,自我關注中介了自我建構對綠色購買意願的影響;對于虛拟代言人傳遞的利他信息,環境關切中介了自我建構對綠色購買意願的影響。
汪楠:數字金融素養對家庭健康消費的影響研究
汪楠首先指出,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當下,健康産品和服務供給的模式多樣化、個性化和數字化迎合了健康消費年輕化的趨勢,但同時也對消費者在醫療、健康和養老等方面的風險意識有了更高的要求。消費者數字金融素養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尋求到正規金融機構的資金援助和傾向選擇有利于長期發展的消費模式兩個方面。其次,她構建了一系列經濟模型,結果表明,一是我國家庭的健康消費發展對比發達國家仍有差距,二是我國的數字金融素養水平整體較低,三是數字金融素養顯著影響家庭健康消費決策和支出水平,四是存在主客觀風險偏好的調節效應。針對這種情況,她認為應當從推進數字金融素養教育的頂層設計、推動家庭從“治已病”到“治未病”意識的轉變、重視家庭風險偏好對健康消費的促進作用、持續完善和豐富健康消費供給四方面深入研究數字金融素養對家庭健康消費的影響。
分論壇2:區域經濟發展與消費
主持人:蘭鵬,《經濟社會體制比較》編輯部主任
點評人:王西民,《上海财經大學學報》編輯部主任;龍少波,重慶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劉軍:我國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研究——以石家莊建設為例
劉軍首先指出,石家莊市消費呈正增長趨勢,城市和鄉村消費齊頭并進,零售商品、餐飲收入貢獻較大,同時也彰顯出城市消費文化特色,然而也存在區域因素制約;文化資源多呈原生态,保護不足、開發不夠、宣傳力度較小;消費品牌定位不準;管理體制機制不順暢等不利因素。其次,他借鑒了上海、重慶、廣州、天津四個城市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經驗,從聚焦優勢消費資源,實施消費新場景建設;推動實體商業轉型升級,實施消費創新融合;推動實體商業轉型升級,實施消費創新融合;強化文化資源開發,加大對外宣傳力度;打造特色城市IP,培育特色消費品牌;強化統籌協調,完善工作機制六個方面探讨了建設石家莊市區域消費中心城市實踐路徑。
柴國俊:租房還是買房?土地供給解釋
柴國俊梳理影響我國城鎮家庭租買選擇的理論邏輯,并基于前五輪中國家庭金融調查數據和中國土地市場網數據,從租賃住宅用地供給視角考察城鎮家庭住房租賃成效變遷。在他看來,發現租賃住宅土地供給對城鎮家庭租房選擇越來越轉變為正向顯著作用,但存在異質性,一線城市、流動人口和青年人家庭以及公私租房的結果與全國結果類同,三線及以下城市影響效應變化正好相反。在影響機制上,擴大租賃住宅土地供給協同租購同權政策共同促進城鎮家庭更多選擇租房。有鑒于此,他建議:一是繼續協同住建和國土部門來積極影響城鎮家庭租房行為。二是因城施策,适度擴大二線城市租賃住房試點工作。
李妍:新質生産力如何影響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基于數字經濟發展的中介作用
李妍指出學者主要從理論層面探讨了新質生産力與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系,但結論尚未達成一緻,同時尚缺乏“新質生産力-數字經濟發展-經濟高質量發展”間關系的探讨。為此,李妍構建了一系列經濟模型,結果表明:第一,新質生産力對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正向顯著的促進效應。第二,數字經濟發展在新質生産力促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第三,異質性分析表明,在經濟發達和水資源富足的省份,新質生産力對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促進作用更顯著。他最後從加強新質生産力的培育與運用,推動數字經濟的健康發展,關注區域差異,實施差異化政策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議。
呂陽:數字經濟促進還是抑制城市創業活躍度—基于空間計量的研究
呂陽通過對比不同地理空間數字經濟對創業的影響,發現在經濟規模不同的城市之間,數字經濟對創業活躍度的影響存在空間溢出效應,主要表現在正向的直接效應和總效應兩個方面;而在經濟規模相似的城市之間,則不會出現空間溢出效應。通過對比不同發展階段數字經濟對創業的影響,發現存在顯著的門檻效應,即在數字經濟發展初期,其對創業活躍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當跨過發展門檻之後,數字經濟對創業活躍度的提升作用大幅提升。同時,數字經濟對創業活躍度的促進作用存在區域差異,在南方區域這一促進作用更強。
分論壇3:金融與消費
主持人:姚樹俊,《統計與信息論壇》副主編
點評人:孫豪,《浙江工商大學學報》編輯;宋明月,山東師範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
張蕾:金融素養與中等收入家庭發展韌性
張蕾以中等收入家庭為研究對象,基于2013年、2015年、2017年和2019年的中國家庭金融調查數據(CHFS),利用雙向固定效應模型實證檢驗金融素養對中等收入家庭發展韌性的影響效應及其作用機制,結果表明:一是金融素養有助于提高家庭财務管理技能和風險識别能力,對提高中等收入家庭發展韌性具有積極作用。二是金融素養對于中等收入家庭發展韌性的影響在不同區域、地區金融發展水平、收入風險的群體中存在異質性特征。金融素養主要通過緩解流動性約束、提高家庭就業率和提高家庭參加商業保險意願三個渠道提高中等收入家庭發展韌性。三是金融素養對潛在中等收入家庭發展韌性有顯著提升作用,促進潛在中等收入群體“入中”,進而實現中等收入群體擴容。有鑒于此,她從普及金融知識,提高居民金融素養;強化區域協調發展。加大對中西部及金融欠發達地區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和完善家庭金融素養的監測與評估體系,定期發布金融素養報告,為政策制定提供科學依據;關注潛在中等收入群體的發展四個角度探讨了提升金融素養與中等收入家庭發展韌性的建議。
王鵬帆:消費結構升級與服務業發展—基于消費支撐力不足的視角
王鵬帆指出,與代表性大國相比,中國同等服務消費下的服務業比重偏低,表明中國同等服務消費比重帶來的服務業比重增長相對滞後,考慮供給受限的服務業部門後,消費動能不足現象依然存在。通過理論和實證分析,他發現,消費服務化的恩格爾效應是服務業比重提高的推動力量,并随人口密度、發展時期和經濟發展程度表現出異質性,然而宏觀結構因素在傳導路徑上弱化了恩格爾效應,緻使消費動能不足。宏觀結構因素具體表現為兩方面:一是産業融合。生産性服務業作為中間投入參與到制造品生産中,消費服務化意味着實物需求相對下降,對生産性服務業産生抑制作用,這種抑制作用随着它與制造業的融合程度上升而加強,從而導緻整體服務業消費動能相對不足。二是内需結構。居民消費率提升能夠強化消費服務化的恩格爾效應,這種強化作用具有明顯的投資門檻。測算表明,各地居民消費率普遍偏離潛在水平。内需結構失衡使得恩格爾效應随着居民消費率偏離度上升而弱化。
他注意到,産業融合是高質量發展的具體體現,由此消費動能疲弱難以避免。因此,在适度投資基礎上的内需結構調整應當得到重視,以推動需求和供給結構的高水平動态平衡。
何夢蘭:中國進口消費品質量測度——基于嵌套Logit模型
何夢蘭首先指出,随着消費品進口市場的逐漸開放,進口消費品質量是否會得到提升這一問題在質量研究領域也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其次,她運用嵌套Logit模型測度中國進口消費品質量,結果表明,一是中國進口消費品質量随時間推移呈現先降後增的波動态勢,但整體呈質量上升的趨勢。二是進口消費品質量較高,波動幅度較大的行業均更受宏觀政策尤其是關稅政策的影響。三是進口關稅下調對進口消費品質量具有正向影響。最後,她就提升中國進口消費品質量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不同類型的進口消費品受關稅政策影響存在差異,因此進口關稅政策要結合中國經濟發展大方向實施分類調整。二是消費者對消費品質量的要求隻增不減,實施積極擴大進口戰略時,要重點進口消費品市場多元化,防範因貿易摩擦“卡脖子”而造成的質量降級問題。三是中國的擴大進口政策在着力推動整體質量升級的同時,應對當前進口市場需求旺盛的行業具有針對性,引導進口消費品市場偏好與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相互促進。
曹肖烨:消費的“後顧之憂”:社會養老保險與居民消費
曹肖烨回顧了中國1978—2021年需求結構,指出由于保障制度不完善,造成了中國“高儲蓄、低消費”的習慣,導緻消費率偏低。随後,她通過社會養老保險影響居民消費的實證檢驗,結果表明,
一是有家庭成員參加社會養老保險對居民家庭總消費水平有顯著的促進作用,通過更換變量、剔除極端值、工具變量法等5種穩健性檢驗後,結果仍然顯著。
二是機制檢驗結果表明,參加養老保險通過提高居民家庭消費邊際傾向,進而釋放居民消費。
三是異質性分析結果表明,參加養老保險對家庭消費支出的影響在家庭特征、城鄉差距和不同時段上存在差異。
四是拓展分析表明,參加社會養老保險能夠促進家庭消費結構升級;參加企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家庭消費不平等程度顯著降低,但參加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和新農保的家庭反而顯著加劇了消費不平等程度。
最後,他就提高社會養老保險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提高全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保障水平。二是準确識别貧困群體,全部納入養老保險覆蓋範圍。三是加強其他公共服務配套制度與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有效銜接。
蔣俊峰:美國貨币政策對中國經濟的溢出效應研究—基于新開放宏觀經濟學
蔣俊峰認為美聯儲擴張性貨币政策對中國的産出和物價程負相關,對中國的消費程正相關,但沖擊幅度依次變小。随後,他提出了中國應對美國貨币政策的措施:一是把握美國貨币政策的變化方向。通過關注前瞻性指引,實現對美國貨币政策的預警。二是中國貨币當局應該積極主動采取适當措施,以減緩由美國貨币政策造成的負面效應對中國宏觀經濟的影響。三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中國的經濟增長長期依賴于出口和投資的帶動,對外依存度較高,這種增長方式極易受到國際環境變化的影響。所以應該加快對國内市場的開發和建設,促進生産與消費,健全社會保障機制,激發國民的消費潛力,推動國内市場成為經濟發展主要動力。
左夢柯:數字化轉型、融資約束與高耗能企業雙元創新
首先基于中國209家滬深A股上市的高耗能企業數字化轉型數據,采用固定效應模型與中介機制等方法,理論分析并實證檢驗了數字化轉型與雙元創新之間的關系,并進一步分析了雙元創新對企業價值的影響。研究結論如下,數字化轉型通過人才效應、信息效應以及管理效率效應對利用式創新與探索式創新都有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但又有差别,具體來說,數字化轉型對探索式創新的促進作用是線性的,而對利用式創新的影響是非線性的,整體呈現出“先促進,後抑制”的倒U型。從作用機制上看,融資約束在兩者之間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即數字化轉型可以通過加大企業信息披露程度、向社會釋放企業運行良好的積極信号以及降低企業成本與資金需求量,進而緩解其融資約束水平來推動雙元創新能力的提升。上述結論在改變中介變量的測度方法與中介效應驗證方法的穩健性檢驗後仍然成立。進一步研究發現,可以通過利用式創新對現有産品的優化、探索式創新對全新産品的創造來促進企業價值的提升。
其次,論文從企業本身以及政府管理兩方面就企業雙元創新提出了建議。從高耗能企業自身發展的角度來看,數字化轉型是企業當前推動雙元創新與節能降耗的重要抓手。具體有以下幾點建議:第一,優化人力資本結構是高耗能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當務之急。針對高耗能企業普遍高端人才缺乏的現狀,需要加大數字化人才、行業高技術人才和現代經營管理人才的引進力度,為數字化轉型和企業創新發展提供人員保障。第二,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要做好自身資源與數字化戰略的平衡發展,不宜倉促冒進,超出自身能力的數字化會抑制企業創新發展。第三,充分利用數字平台的連接作用和數字化手段的便捷性,強化與資本市場和金融機構的聯系,促進企業融資渠道多元化。第四,根據企業自身發展階段,處理好利用式創新和探索式創新之間的關系。利用式創新側重于短期效應,相對容易實施,探索式創新是企業長遠發展的基礎,但風險較高。兩類創新模式都是提升企業價值的重要途經。
從政府管理的角度來看,高耗能企業大多經營模式單一、技術創新能力較弱且對環境影響大,是強化監管的重點領域。具體提以下幾點建議:第一,要注重發揮産業政策的激勵和引導作用,可以通過設立引導基金、培訓企業人才、搭建公共數字平台等方式為企業數字化轉型和創新發展助力。第二,對高耗能企業的監管要更具針對性,減少“一刀切”式的行政手段運用。根據不同企業的規模和特征,制定切實可行的環保方案。第三,利用國家創新體系的優勢,積極創造條件促進高耗能企業與科研院所、公共技術中心、大科學平台等創新資源的對接,為企業探索式創新提供資源支撐,降低創新風險。第四,持續提升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優化數字經濟發展環境,鼓勵數字化先導企業與高耗能企業合作,加強雙元創新,拓展企業發展空間。
分論壇4:農業經濟與消費
主持人:張領,《貴州财經大學學報》編輯部主任
點評人:李振新,《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編輯;宋澤,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
傅鑫萍:中國向RCEP成員國農産品出口貿易效率與潛力研究——基于随機前沿引力模型
傅鑫萍首先利用随機前沿引力模型詳細分析了中國向RCEP成員國農産品出口貿易效率與潛力,結果表明:RCEP成員國是中國農産品出口的重要市場,在中國農産品出口貿易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從農産品細分市場看,食品加工類農産品是中國出口RCEP國家的比較優勢農産品,一直處于領先地位。從出口國别看,日本和韓國在我國同RCEP國家的主要農産品出口貿易中占較大份額,是我國主要農産品出口國。
其次,傅鑫萍就中國加強向RCEP成員國農産品出口貿易提出了三點建議:
第一,加強RCEP與“一帶一路”倡議對接。推動RCEP與“一帶一路”倡議在貿易規則和标準的對接,為中國農産品出口RCEP國家提供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更多的發展機遇。加大對RCEP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和支持,促進雙方貿易便利化,降低貿易壁壘,提高貿易效率。
第二,根據RCEP成員國的市場需求和消費習慣,調整和優化農産品出口結構,重點發展具有競争優勢的産品。針對新西蘭這種飽和型市場,中國應在保持當前農産品出口規模的同時,進一步改善農産品出口結構,繼續增加中國農産品在該國的市場份額。針對擴張型和發展型市場,要結合其貿易潛力大、可拓展空間大等特征,不斷加強政治互信,提升雙邊貿易水平。針對印度尼西亞、柬埔寨、老撾和緬甸等冰山型市場,中國應加強與該類型國家的貿易往來,通過制定互惠貿易政策,清除人為貿易阻力,提升農産品貿易出口效率。
第三,提升國内農産品産業的競争力。中國應加強與RCEP成員國的合作交流,提升對外開放水平,政府應加強農産品質量安全管理,提高産品的品質和附加值,以滿足RCEP成員國對高質量農産品的需求;同時加大對農産品出口企業參加國際市場推廣活動的支持力度,提供相關政策優惠,幫助企業積極開拓RCEP國家市場。
石可敬:新質生産力對農業經濟韌性的影響與作用機制研究
石可敬首先強調,提升農業經濟韌性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内容,是我國面對國内外複雜形勢的現實選擇。随後,石可敬利用研究假說并構建經濟模型,結果表明:第一,新質生産力能有效提升農業經濟韌性,該結論在經過一系列穩健性檢驗後依舊成立。
第二,新質生産力能夠通過農業産業結構升級、加快土地流轉内在路徑進而作用于農業經濟韌性,進一步地,門檻效應表明新質生産力對農業經濟韌性的影響是非線性的。
第三,新質生産力對農業經濟韌性的影響存在異質性,在東部地區、平原地區及糧食主産區效果更明顯。
最後,石可敬就提升農業經濟水平提出了四點建議:一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構建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堅持把發展農業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方位地提升農業科技的自主研發水平。二是促進農業産業結構優化升級,激發農業經濟活力。培育壯大新業态和新型經營主體,推動農業産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和結構優化。三是促進土地适度規模經營,推動土地流轉改革。政府應完善土地流轉政策,保障土地流轉雙方的合法權益,降低土地流轉的交易成本推動農業生産集約化。四是因地制宜制定政策,提升各地區農業經濟韌性。針對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适合各地區的農業經濟發展政策。
孫延軍:農業社會化服務采納對農戶代際收入流動的影響研究
孫延軍首先指出,農業社會化服務在促進農村代際收入提升方面發揮着雙重作用。具體表現在:一是它通過減輕老年農民負擔,延長其工作年限,并為青壯年創造更多非農就業機會,從而提高收入潛力。二是小農戶偏好風險規避,農業社會化服務提供替代方案,減少不必要的土地流轉,降低後代追求高收入的障礙。其次,孫延軍就強化農業社會化服務,提升農戶代際收入流動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農業社會化服務在幫助小規模農戶提升農戶代際收入流動至關重要。為解決服務季節性短缺,需促進服務提供者多元化,并鼓勵多方參與,确保服務供需平衡。二是加強農村教育職業培訓投資,提升農民人力資本,增加非農就業機會。三是土地流轉對代際收入流動存在負面影響,可能的原因是現階段土地流轉風險較大,農民傾向借助社會化服務繼續進行農業生産,而不是流轉土地獲取租金。應保護農戶流轉主體權利,優化市場資源配置,減少流轉風險,減少不必要的土地流轉,減輕子代贍養負擔。
張志新:數字素養能否縮小農戶消費不平等
張志新指出,在數字經濟時代,農戶消費不平等與其數字素養密切相關。數字素養水平低下不僅會使其無法觸及數字紅利,陷入“數字貧困”狀态,還會使其難以獲得準确的消費信息,做出不合理的消費決策,并使傳統的消費觀念更加根深蒂固,加劇了農戶間的消費差距,導緻農戶消費不平等問題日益嚴重。為此,張志新構建經濟模型,深入分析數字素養的提升與農戶縮小消費不平等的關系,并探究其傳導機制。研究發現:
一是數字技術應用素養緩解顯著擴大了農戶消費不平等,可能的原因是由于數字技術應用鴻溝的存在,導緻數字技能和設備的獲取存在障礙,影響其消費方式和消費能力。
二是數字素養對農戶收入水平的作用顯著為正,提高農戶收入水平對農戶消費不平等存在縮小效應;流動性約束系數估計值顯著為負,說明數字素養對農戶流動性約束具有顯著抑制作用,以此縮小消費不平等。
三是數字素養緩解消費不平等效果在不同群體間存在異質性。收入異質性方面,家庭人均收入越高,數字素養對消費不平等的影響越大;在地區異質性中,數字素養對農戶消費不平等在三個地區都存在顯著負向影響,但對于南方地區的作用效果更為明顯;在年齡異質性方面,對高年齡組的緩解作用要優于低年齡組。
最後,張志新從數字素養的角度探讨了提升農民收入的途徑:一是.加大對農村居民數字素養教育的投入,開展數字技能培訓,以提升其數字素養水平。鼓勵社會各界參與農村居民數字素養提升工程,共同推動農村數字素養教育的發展。同時,政府應加大對農村地區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确保所有農村家庭都能享受到高速穩定的互聯網服務。
二是加大對農村金融服務的支持力度,鼓勵金融機構在農村地區設立服務網點,提供小額信貸、消費分期等多樣化的金融産品,降低農戶獲取資金的門檻和成本。加強對網絡借貸、民間借貸的監管力度,提供法律保護,降低農戶的借貸風險。靈活增加就業崗位,通過産業扶持、技能培訓等方式增加農民收入來源,提高農民收入,努力縮小農戶間收入差距。
三是多關注中低收入人群,重點提升中低收入人群的數字素養,也要加大對北方尤其是東北地區農村家庭的扶持力度,通過政策傾斜和資金支持,幫助其提升數字素養和消費水平。開發更适合老年人使用的用戶界面,教育老年人識别網絡詐騙、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避免因缺乏安全知識而導緻的經濟損失。
劉廣平:文旅融合背景下文旅消費擴容提質的測度
劉廣平指出,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産業和旅遊産業融合發展,使得文化消費和旅遊消費都發生了深刻變化,二者建立起密不可分的聯系,并不斷豐富着文旅消費内涵。随後,他構建了文旅消費的指标體系,結果發現,一是曆年來各省份的文旅消費擴容提質水平普遍有提高趨勢,但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地區差異,整體來看我國文旅消費擴容提質水平按東部、中部、西部依次遞減。二是文旅消費擴容提質水平的地區差異有縮小的趨勢,但是不同地區的文旅消費擴容提質指數的區域内差異變化特征各有特點,東部地區的區域内差異呈現“波動變化”的特征,中部地區呈現“逐漸上升,趨于平緩”的特征,西部地區呈現“逐漸下降,偶有回升”的特征;此外區域間差異是整體地區差異的主要來源,其中東西部地區之間地區差異最大。三是影響各省份文旅消費擴容提質水平的主要障礙因子為文旅市場規模、旅遊産業基礎、文化産業基礎、高端文旅資源。
撰稿:張岩
拍攝:張岩
一審:張岩
二審:王重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