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6日至28日,第十七屆全國高校國際貿易學科協作組會議暨2018年中國國際貿易學科發展論壇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甯遠樓舉辦。我院李清、闫紅梅、付紅、張中甯、康學芹五位老師及三名碩士研究生應邀參加了此次會議。
會上,林桂軍作了題為《對外開放四十年:标的與動力》的主題報告,他詳細梳理了我國對外開放四十年的發展曆程,闡述了初期推動我國對外開放的根本動力——獲取外彙。随着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我國對外開放的動力機制也相應發生變化,逐漸從初期的獲取外彙到中早期的學習外國先進技術、增加就業、促進經濟發展,再到中期的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及轉型升級,直到今天的從世界貿易大國過渡到世界貿易強國、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市場經濟,在全球布局價值鍊、供應鍊、生産鍊等宏偉目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教授做了題為《中美貿易摩擦引發的思考》的報告。他分析了中美貿易關系的實質,指出中美之間的貿易關系從總體上來看就是最大的發達國家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貿易關系,總體上互補性起主導作用,但競争性在不斷上升。中美貿易摩擦在非常豐富的中美貿易關系中其實是正常現象,而且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美經貿交往之始就開始存在,今後更将呈現出長期性、必然性和複雜性等多重特點。今年的中美貿易摩擦異乎過去很多年的磋商談判妥協等解決之道:美國單方面挑起大規模的關稅戰,而中國也被迫積極反制。隆國強主任從三個層面分析了中美貿易戰的原因(利益之争、戰略之争及模式之争),并比較了上個世紀50至90年代日美、德美貿易摩擦中日、德兩國不同的應對之道,從而提出了中國應對中美貿易摩擦的正确态度和适用策略。
日本名古屋大學薛進軍教授在題為《日美貿易摩擦與日本的抉擇》報告中認為中國崛起挑戰了美國的世界地位是中美貿易摩擦的根本原因,同時在分析當年日本對日美貿易摩擦的應對之策中表達了日本學界對中國媒體所稱的日本在日美貿易戰後經曆了所謂的“失去的二十年”看法的不以為然,并從技術升級、創新(諾貝爾獎的獲取次數)、經濟質量、綠色發展、民衆實際壽命和生活水平等多項指标上否定了中國媒體的上述說法,從而肯定了日本低姿态應對日美貿易摩擦的策略性,并就中國應對中美貿易摩擦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學習日本經驗,卧薪嘗膽、韬光養晦、謹慎推進,比如學習加入WTO的談判經驗,該讓的讓一些,不該讓的忍一些,利多的主動讓一些,同時像日本那樣加快産業升級和技術革新。
通過參加本次會議,參會老師聆聽了知名學者關于國際貿易領域的最新前沿成果,拓寬了學術視野,為從事國際貿易領域的深層次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參會老師與北京大學、對外經濟大學等知名高校的老師進行了互動交流,了解了國際貿易專業課的教學内容和教學方法,有利于提高老師的教學水平。